{pc:block pos="wap_show_adver"}{/pc}

创业板指数的表现为何突出?

成长性是创业板穿越经济周期的锚

创业板指数上市以来的行情,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:

(1)2010-2012年

创业板指数估值下行,盈利提升,绝对收益为负,但相对A股整体(指相对万得全A指数)表现占优。

这一阶段,驱动创业板指数的行业主要是医药、电子、计算机。

(2)2013-2015年

创业板指数估值上行,盈利继续提升,实现“戴维斯双击”。创业板指数迎来一轮大牛市。

这一阶段,驱动创业板指数的行业主要是计算机、传媒、通信。

(3)2016-2019年

创业板指数估值和盈利双双下行,进入熊市。

这也可以算是创业板指的“至暗时刻”。

(4)2020年至今

创业板指数业绩提升、估值回落,迎来新一轮行情,且相对A股整体表现占优。

这一阶段,驱动创业板指数的行业主要是新能源、半导体、医药。

创业板指走势及估值盈利拆分

股价变动=盈利变动×估值变动,创业板指数的走势同样受到盈利和估值两方面的影响。

2011年以来,宏观经济周期通过流动性波动作用于权益市场风险偏好、导致创业板指数估值的大幅波动。

但新兴产业的成长逻辑通常独立于经济周期、支撑创业板指盈利贡献总体稳定为正,仅2013、2018、2019年出现负贡献。

因此,宏观周期向好、流动性充裕的阶段,创业板指通常受益于风险偏好的抬升而出现估值上升、或估值盈利双提升的戴维斯双击行情。

而在宏观周期向下、流动性环境一般的阶段,创业板指也可能通过新兴产业的成长性抵消或部分抵消估值的拖累,从而实现相对收益。

创业板指数基本面如何?

创业板指数基本面突出

创业板指有较强的业绩成长性,背后的支撑是日益增长的盈利能力。

2011年起以年度为单位,截至2021年底,创业板指多数时间的业绩增速优于大市和主流宽基指数。

近10年来创业板指数业绩增速中位数为18.22% 、对应ROE增速中位数是0.21%。

对比一下,沪深300这两项指标为6.72%和-0.14%;

中证500为2.18%和0.1%;

中证1000为0.38%和1.21%。

这体现了创业板指数突出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。

另外,根据wind分析师一致预期,2021-2023年,创业板指预期净利润复合增速或达43.5%,显著优于上证指数、沪深300、中证500等主流宽基指数。

新出炉的2022年半年报数据显示,创业板指实现营业收入6613亿元,同比增长34%,其中超八成样本公司收入增长,有9家公司收入翻番。

公司盈利方面,创业板指上半年共实现净利润700亿元,其中超九成公司实现盈利,超六成盈利正增长,14家企业盈利翻番。

推荐内容